English

纽带

1998-11-07 来源:光明日报 远方 我有话说

1978年11月9日,在祖国首都北京,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机构——中央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民族语文翻译中心。这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和亲自批示下,在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具体指导下,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建立起来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国家级的民族语文翻译专门机构。经过20年的不断发展,该翻译中心已经形成一支拥有100多名中、高级民族语文翻译人才的队伍,承担着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国家法律法规、全国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文件等重任,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联接党中央和各族人民之间的纽带。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以下简称翻译中心),为适应我国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需要,以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7种少数民族文字,翻译出版了马列著作,以及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作等共计1.5亿多万字。

在翻译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经典著作中,翻译中心坚持准确、科学、求实、创新的工作原则,在中国7个少数民族语种的翻译上,确立了自己应有的国家级水平。

除此之外,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翻译中心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及时地将现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专著、论著、文章、讲话与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法律法规以及国家与民族地区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指示,翻译成民族语文,使各族群众都能够听到党中央的声音,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

在党和国家最高层次的全国性大会上,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通过语言这个交流的桥梁,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成立不久的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首次独立承担了对这次重要会议文件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使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领会。

1987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党代会上,翻译中心又承担了大会有关文件的民族文字翻译工作,首次将会议文件译成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7种民族文字,为我国少数民族群众更好更快地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提供了保障,出色地完成了工作。

1981年11月28日和30日,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和第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根据“两会”秘书处的部署,翻译中心首次担任了“两会”的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5种少数民族语言的同声传译工作,及时、迅速地把国家的大政方针、会议的决议、精神,传达给每位与会的少数民族代表、委员,使不同语言的交流实现了同步、同声。在党和国家的全国性重要大会上,使用7种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在我国民族语言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因为,至今还没有其他哪个国家、包括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或联合体,在国家级的会议或议会上,能够达到用多种民族语言进行同声传译。也只有在中国,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才有这样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当中凝聚着翻译中心各族语文翻译工作者的心血。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是中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的宣言书,也使参加会议工作的翻译中心的各族专家深受鼓舞。他们精心翻译、精心印制,及时地向与会的少数民族代表、委员提供了这一跨世纪的宏伟蓝图,还将《纲要》的7个民族文种的译本精心制作成精装本,作为表达各族人民心愿的礼物文献,分别赠送给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受到热烈欢迎。这在“两会”文件的民族语文翻译史上,也是第一次。

为了适应新时期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需要,使翻译工作走上正规化、专业化轨道,翻译中心从1991年开始着手计算机应用的研究和开发,建立装备了可以进行7种民族文字信息处理的计算机系统和激光照排系统,逐步实现了民族语文信息处理微机化、办公自动化。

民族语文翻译中心与韩国、蒙古、哈萨克斯坦、朝鲜等许多国家的翻译界保持着良好的往来,并经常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促进了我国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发展。

民族语文翻译中心的成长发展,是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巨大成功,凝聚了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对民族工作的亲切关怀,也是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各族干部职工辛勤耕耘的结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